1.预校准准备:
环境条件:确保校准环境温度、湿度等相对稳定,避免外界因素对校准结果产生影响。
设备检查:检查校准所需的工具和仪器,如标准测量块、千分尺、压力表等,确保其精度满足要求且经过定期校验。
气缸清洁:清理气缸表面的污垢、灰尘等杂质,防止在校准过程中杂质进入气缸内部影响校准结果或损坏气缸部件。
2.行程校准:
设定目标行程:根据实际应用需求,确定气缸需要达到的目标行程。
初步调整:通过调节气缸两端的限位开关或缓冲装置,初步设定气缸的行程范围,使活塞杆能够在大致的目标行程内运动。
精确校准:使用精密测量工具,如激光测距仪或位移传感器,准确测量活塞杆的实际行程。将测量结果与目标行程进行对比,如有偏差,通过调节限位开关的位置或缓冲装置的参数,逐步微调气缸的行程,直至达到目标行程。
3.位置精度校准:
基准点设置:在SMC薄型气缸工作范围内选择一个固定且易于识别的基准点,作为位置精度校准的参考点。可以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,如坐标测量机,确定该基准点的精确位置。
多点测量:在气缸的不同行程位置选取多个测量点,测量活塞杆在这些位置相对于基准点的位置偏差。记录每个测量点的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的差异。
误差分析与调整:根据测量得到的偏差数据,分析位置精度误差的来源。如果偏差超出允许范围,可以通过调整气缸的安装位置、导向装置的间隙、活塞杆的同心度等方式来减小位置误差,提高位置精度。
4.负载校准:
负载模拟:根据气缸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承受的负载情况,使用合适的加载装置对气缸施加不同的负载,以模拟实际工作条件。
性能测试:在每种负载条件下,测量气缸的输出力、速度、行程等性能参数。观察气缸在不同负载下的运行状态,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现象,如爬行、抖动、泄漏等。
调整优化:根据负载测试结果,对气缸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。例如,如果发现气缸在负载较大时输出力不足,可以检查气源压力是否足够,或者调整气缸的进气口直径、活塞密封件的摩擦力等,以提高气缸的承载能力;如果气缸在负载变化时速度不稳定,可以调节调速阀的开度或缓冲装置的参数,以保证气缸在不同负载下都能平稳运行。
